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新論(中)

前情提要: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新論(上)


股票股利

簡介

股票股利是指,股東持有公司的股票,公司發放一些股票給我們。舉例來說,假設一檔股票30元,配發1元股票股利。而台股面值大多為10元,所以我們持有的每1股會得到1元股票股利,也就是0.1股。因此,如果持有1張股票(1000股),公司就會無償地發100股給我們。

乍看之下股數變多,好像賺到了。但實際上並沒有。股票股利有發跟沒發,對投資人根本就沒什麼差別。

如果今天只有你一個人多了100股,其他人都沒有。那麼毫無疑問,你賺到了。問題是在發股票股利的時候,所有股東都有。意思是,假設公司本來流通股數總共1000張(100萬股),你有10張(10000股),也就是持有公司1%的股分。今天配了1元股票股利後。你的持股變成11張(11000股);但整家公司的流通股數也變成1100張(110萬股)。你的持股還是只佔公司的1%。整個過程中,公司的整體價值有任何提升嗎?沒有。因此你的1%股分的價值,就還是那1%的股分。只是拆成更多股,看起來數量變多了而已。

披薩

巴菲特用一個絕妙的笑話來比喻美國的股票分割:「就好像你去買一個披薩,店員問你要切成四片還是八片,你回答:『切四片就好,八片我吃不完。』」

台灣的股票股利其實也是一樣的意思。像上述的例子,配1元股票股利,就相當於把本來切成10片的披薩切成11片。披薩還是那個披薩,沒有變大。

所以 ,股票股利有發跟沒發都一樣。我會把股票股利視而不見,不加分;也不扣分。嚴格說起來,我甚至認為股票股利增加了一些行政或稅務的成本。但就像上面提到的股利之謎一樣,我可以理解公司經營層為了避免來自不瞭解狀況的股東的壓力,妥協之下給些無關痛癢,但股東們很喜歡的東西。

實際試算

如果上面的解釋還無法說服大家,那我們來實際試算一下。

假設一間公司的股票,股價30元,EPS 1.5元。考慮兩種情況:

  1. 現金股利1元、股票股利0.5元。
  2. 現金股利1元,不發股票股利。

因為是同一家公司,所以基本面、成長率等各方面都是一樣的。接下來請看這張圖:

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新論_graphic

這張圖想要讓大家觀察的重點有二,注意紅色畫底線的數字:

  1. 若沒填權息,不管有沒有配股票股利,除權息後總價值都一樣。而且也跟除權息前的價值一樣。
  2. 若填權息,不管有沒有配股票股利,除權息後總價值都一樣。

因此,我們可以做出結論:不管有沒有填權息,股票股利對投資的總價值是沒有影響的。

特別說明一下右下角的格子。因為是同一家公司,所以體質、成長性就是那樣。如果配了股票股利會填息,代表公司有成長。因此,既然公司會成長,那沒有配股票股利的話,獲利及股價就會上漲。

稀釋獲利?

大部分人都認為配股票股利是好事;也有一些人會說配股票股利是壞事。常見的說辭像是:「某股票配太多股票股利,但獲利跟不上,因此EPS被膨脹的股本所稀釋,造成股價下跌。」

這個說法完全沒有意義。因為就算股價下跌,但你持有的股數變多了,因此總價值是一樣的。這裡又可以舉剛剛的披薩來說明,不過是反過來:「你去買一個披薩,店員問你要切成四片還是八片。你回答他:『切四片好了,切八片的話每一片都太小,我吃不飽。』」

披薩沒有變大;也沒有變小。披薩還是本來的那個披薩。嫌一片太小,你就把八片都吃完。所以實際上,配股票股利根本就沒什麼差,不好也不壞。

相比之下,現金增資(假如不是全部都由原股東等比例認購的話)才會稀釋獲利。因為你持有的股數沒有變化,但其他股東的股數增加,或是有新的股東加入,因此你的持股佔公司總股數的比例會下降。

股票股利代表成長性?

有些人說有發股票股利,代表經營層對公司的成長看好。我認為這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因此只是投資人一廂情願的希望;並不代表事情就真的是這樣。例如,你可能認為公司於發股票股利是代表成長看好。但是,有沒有可能只是經營層希望你認為公司成長看好?

我認為只根據公司發不發股票股利,就對公司成長性做出判斷,是非常粗糙且不切實際的。要判斷公司成長的潛力,有很多更好的方式。同時這也需要做更多的功課才能做出判斷。關於分析公司的成長性,可參考我另外兩篇文章:ROA的意義與公司的成長性演繹分析:使股票報酬率最大化的因素

也有一些人說,發股票股利的公司較受投資人歡迎,因此市場會給予更高的評價,進而推升股價。這裡我要引用價值投資之父Benjamin Graham的名言:「短期而言,市場是一台投票機;但長期而言,市場是一台體重計。」長期來看,股價終究會回歸真實的價值。投資人一旦發現,公司並沒有因為發股票股利而成長,股價就會以下跌來表態。因此,我認為應該把重心放在投資的本質,即公司的基本面。

或許真的會有一些以為股票股利就是賺到的投資人,會進場推升股價。但我不確定這個靠其他傻瓜來賺錢的願望,究竟會不會實現。就算實現了,這也是是靠運氣贏的;不是靠實力。我可不敢一輩子都靠運氣來贏。

總之,會成長的公司,即使不配股票股利也會成長;不會成長的公司,即使配股票股利也不會成長。


繼續閱讀: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新論(下)

對「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新論(中)」的一則回應

  1. 黃偉倫 說道:

    你好 我認同發放股票股利其實沒有幫助
    但其實就像現金股利一樣 除權息後都會產生一個相對低的價格 應該是有利於股票上漲的?不知道我的理解正確嗎

    • vinc 說道:

      不是的,相對低的價格只是讓可以買的人變多了(有些人的資金量只能夠買一些低價股進行配置),但這個上漲理由我認為遠遠不如主要評價的因子強烈。這樣說好了,通常簡單的用PE評價,有一個原因是因為PE的倒數其實就隱含買入的報酬率(每年賺一元/股價10元=10%)(非常簡化),股票股利並不會影響PE的,因為eps和股價會因為流通股數上升同時被稀釋。

  2. Chiang Yi Hsin 說道:

    因此,公司將當年度盈餘配發股票股利,通常就是告訴你,它缺錢、它需要錢,投資人得要去判讀,它要拿錢去做什麼?若是投資新計畫,以便賺更多錢,那麼配股票股利對於公司未來發展、實質價值的影響,絕對是好過於只配發現金股利。當然啦,若是投資失敗,不僅沒賺到錢,還倒虧一屁股,那麼配發股票股利絕對是一件壞事,倒不如一開始就別投資,把盈餘發給股東還來得實惠。

    另一方面,若,公司缺錢,是因為經營者想把錢擺在公司裡,做為他個人私用,那麼配發股票股利也會是一件壞事。

    Liked by 1 person

  3. Chiang Yi Hsin 說道:

    有時候,股票股利對於公司來說,是另一種處理當年度盈餘的方式之一。假設,公司預計在未來有新的投資計畫,需要投入資金,資金來源除了向銀行借錢、發公司債(這2種方式是需要支付利息)、現增(觀感較不佳、且成本較高)以外,將當年度的盈餘,以發放部分股票股利的方式,將部分盈餘保留下來,做為新投資計畫的資金來源,降低向外部借錢的利息支出,若是從這個角度來看,盈餘轉增資是一件對公司發展、對股東來說,都是一件好事。絕對會比,把當年度的盈餘全部以現金股利方式支應,日後,再來向外部借錢,以支應新投資計畫,來得好。當然啦,單純只看發不發股票股利,就判定公司是好或壞,這樣的羅輯有點奇怪,制度、工具是死的,要看公司怎麼用、動機出發點在哪裡,才會知道發股票股利是好是壞。因此,一家公司會不會發股票股利,其實是有影響的,並非發不發都無所謂。最起碼,公司當年度的盈餘,沒發完,可是要扣保留盈餘稅的,政府並非善心人士,它可是要分一杯羹的。在這樣的條件下,未來有資金需求的公司,通常會配40%~50%的現金股利,再加上20%~30%的股票股利,加起來,盈餘配發率可達70%以上,一來可降低保留盈餘稅的金額,二來,保留資金以待未來投資。因此,配不配股票股利,其實是有所謂的一件事。

    Liked by 1 person

    • JH Tsai 說道:

      您好,想請問若公司決定發放股票股利,是否因發放股票股利而減少的「保留盈餘」其實仍然掌握在公司手上,是公司可以自由運用的現金,只是在資產負債表上轉移至股本而已?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