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新論(下)

前情提要: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新論(中)


流通性(Liquidity)

流通性是變現的容易度。就是當你需要把這項投資換成錢的時候,有多容易?會因為急賣而打多少折?

有一些投資人認為把股票分成更多部分,可以讓更多想要的人持有。進而增加流通性、推高市場對這檔股票的評價。 但我不是很重視這點。我認為流通性在股市裡不甚重要。我外公是我投資的啟蒙老師之一。剛開始學習投資時他就叮嚀過我:「投資第一看風險、第二看流通性、第三才看獲利。」這是極度睿智的建議。但他舉出的流通性的例子是古董。古董投資或許有很高的報酬率,但有個問題:「你要賣誰?」多年前買的古董,現在可能值很多倍的價錢,但我們需要找到識貨的買家。否則你要急售換錢的時候,要賣給誰?

流通性確實是投資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但在股市裡,流通性通常非常充足,鮮少太低。我一向較常買冷門股,我的股票成交張量常常一天不到1000張、甚至不到100張。舉個再誇張一點的例子,假設有檔股票一天只成交10張,而我持有100張。就算我需要錢,我可以在兩週內十個交易日把所有股票出清。兩天後的早上,錢就匯進我的帳戶了。我感覺不到任何流通性的壓力。事實上,我尚未遇過一天之內賣不完我要賣的數量。所以如果我需要錢,我今天賣,後天錢就會進來。跟房地產、投資型保單等標的比起來,這流通性簡直是太足夠了。

如果有人想反駁說:「需要錢的時候,我等不了兩個禮拜。」那我衷心建議你不要拿那筆錢投資。我在另一篇文章(投資之前要做的準備)中提過,拿來投資的錢應該是閒錢。閒錢就是賠光都沒關係,更別說要還要擔心賣出換現金的速度。否則以患得患失的心態,是不可能做好投資的。 而且,人不要賭輸不起的搏。存夠閒錢再來股市吧!

也有些人說,太過冷門的股票,賣出的時候容易讓股價下跌。我想說的是,我們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財力。如果你是某基金的操盤人,動輒進出上億元,那這確實是個問題。但如果你和我一樣,只是一個一般投資人,我覺得你想太多了。我們主要的風險在於亂投資輸錢,而不是在這裡。另外,就算我賣出的時候使股價跌了幾%,我根本不在意。我投資從不想著賺甚麼紅包錢或者便當錢。我認為,和我一樣的長期投資者,沒有人是在賺那幾%的便當錢的。

我大部分的投資都是放長線釣大魚,認為有50%、100%、甚至更高的獲利空間才會出手。巴菲特也說:「我寧願模糊地對;也不要精準地錯。」如果你是想賺紅包錢的投資人,這幾%的差異可能是個問題。那麼,建議你不要買這種極端冷門的股票。即使是其他相對冷門的股票,成交量千張左右的都大有人在,不會因為個人那一點成交量就劇烈波動。

總而言之,我不認為股市缺乏流通性。因此,我也不認為股票股利增加流通性有甚麼好處。

小結

  1. 股票股利發或不發根本沒什麼差別。不管一整個披薩要切成四片還是八片,整體大小不會改變。
  2. 股票股利和成長性不必然有相關性。
  3. 股票股利可以提升流通性,但這不重要。

關於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稅是少數幾個確實有差異的東西。

股市中有種叫做棄權息的作法,也就是在除權息前先賣出,除權息後再買回來。有一些鼓吹這種行為的人,論點就是稅。參與除權息領取現金股利,會牽涉到所得稅、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等。不過,這時候也會有另一方面的因素,例如手續費、交易稅等等。因此實際上到底怎樣比較划算,還需仔細思考。

有些投資人會為了省二代健保的1.91%補充保費(為了方便我以2%計算),而選擇棄權息。但如果只是為了省二代健保,這樣並不划算。假設他持有的股票,現金殖利率是5%。扣除2%的二代健保後,不是5% – 2% = 3%;而是5% × (100% – 2%) = 5% × 98% = 4.9%。因為二代健保所謂的2%是你5%現金股利中的2%,因此只是0.05 × 0.02 = 0.001 = 0.1%。同時,台股的交易成本介於0.3%至0.585%之間。(買進的手續費加上賣出的手續費和交易稅)。就算讓你免手續費,只算交易稅0.3%。你是在花0.3%的交易稅去省0.1%的健保費。我想營業員會很開心,因為你為他貢獻了業績。

至於所得稅,因為每個人的稅率都不一樣,所以因人而異。需要注意的是,稅率高的人算起來似乎是棄權息比較划算。但實際上,棄權息承受了一些其他的風險。例如可能虧了價差,或是痛失大好投資機會。假設一檔股票30元,配現金股利2元,除權息後參考價28元。若我們決定棄息,打算除權息後28元買回來。甚至可能想著順便做個價差,27元甚至更低才買回來。但是,我們怎麼有把握一定買得回來呢?會不會一開盤就以30元成交,成功填息?如果是這樣,我們就只剩下兩個選擇。要嘛認虧價差把股票買回來;要嘛放棄,錯失這檔本來看好,認為值得長期持有的股票。

簡單的說,我認為投資當中有太多更重要,更值得關注的地方。例如,會不會稅省到了,但反而投資錯誤損失更多錢?或是頻繁進出,所繳的交易稅與手續費反而虧更多?

人的時間精力有限,我認為做任何事情都應該關注其核心,而不是把精力花在一些較不重要的地方。我們應該努力提升自己投資的技能、培養正確的投資觀念、訓練一顆堅毅的心。切勿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結語

對於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的看法,是我最早發現自己與其他投資人看法不同的地方。經過了仔細的研究與邏輯演繹後,我確信我是對的。這也讓我學習到在投資中保持獨立、批判性的思考。我對其他人的意見總是抱持懷疑;只相信經過邏輯演繹得出的真理。且敢於堅持己見,不盲從於大眾。

以上僅分享一些關於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的意義。我認為所有股票投資人都應該搞清楚這個問題。 若對於內容有不認同,或是有需要解釋得更清楚的地方,都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結論

  • 錢不會憑空出現,不會因為公司發放現金股利,就蹦出這些錢;錢也不會突然消失,不會因為公司不發現金股利,這些錢就不見。
  • 現金股利發與不發的差別只在於:錢回到股東手上還是繼續留在公司裡賺錢。
  • 如果公司符合「ROA高」與「尚有成長空間」這兩個條件,那這家公司的現金發放率越低對我們越有利;反之,只要任一條件不符,現金發放率越高對我們越有利。
  • 股票股利發或不發根本沒什麼差別。股票股利對投資的總價值是沒有影響的。
  • 股票股利和成長性不必然有相關性。
  • 股票股利可以提升流通性,但這不重要。
  • 人的時間精力有限,應該關注事物的核心。勿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對「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新論(下)」的一則回應

  1. 楊鎮宇 說道:

    二稅合一已於107年完全取消,可抵扣稅額不再是減半,而是歸零,另有提供8.5%,單一申報戶最高8萬元之可扣抵稅額。

    • 楊鎮宇 說道:

      若全年股利94萬以下,或是稅額級距較低者就可以不在意,但若是稅額級距較高,或是股利遠多於此者,就需要考慮是否要參與除息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