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及網路上常常都會刊登關於一些投資人的成功經歷及投資心法的文章。這些文章幾乎都會把主角的投資策略說得很簡單,好像大家都能很輕易的做到。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投資真的這麼容易,那為甚麼還有這麼多人失敗呢?投資很難,真的很難,一點都不簡單。大家可以想想看,身邊的人長期在股市中賺到錢的真的多嗎?更別說還要扣掉愛面子只說賺錢不說賠錢的人。
巴菲特很簡單嗎?
首先舉個例子。大家應該常常都能看到巴菲特相關的文章中,都把巴菲特的投資方法說得很簡單。這時候大家心裡應該要有些疑問:「如果巴菲特這麼簡單,為甚麼他會被稱為股神?其他人為甚麼不學他的方法?就算學了,為甚麼沒有他那麼成功?」這些都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如果用一句話來闡述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我認為就是找出好公司,等待便宜價才買進,然後長期持有。聽起來很容易,是嗎?但是容易理解跟容易做到,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首先我們來分析看看,要效仿他的做法,我們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 找得出好公司
- 算得出公司的合理價跟便宜價
- 拒絕在高價買進
- 勇於在低點買進
- 能夠抱得住股票
我認為前兩點算是基本功,但是基本功可不代表容易。首先在量化分析方面,你必須要具備基礎的會計學知識。要找出財務體質穩健的公司,會計學是不可或缺的技能。因為你要有會計學的基礎,才能讀懂公司的財報,並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可是大部分的散戶應該連四大報表都看不懂。接著在質化分析方面,你也要分析公司的產業前景及公司本身的競爭優勢。這也很不容易。大家可以問問自己幾個問題:你知道你持有的公司確切的產品或服務是甚麼嗎?你知道你的公司在相關產業中有甚麼優勢或劣勢嗎?巴菲特說,他只會投資簡單(也就是他可以了解)的公司。這也就是所謂的能力圈的概念。(關於量化分析與質化分析的討論可參考我其他文章:我的投資流程(上)、我的投資流程(下)、護城河與質化分析(上)、護城河與質化分析(下))
後三點則是觀念及心態的部分。要了解很容易,可是要做到卻非常非常的難。我認為甚至比前兩點的基本功還要難。畢竟擁有以上基本功的專業人士還是不少的,可是大部分都還是輸給巴菲特。到底難在哪裡呢?舉一些例子讓大家參考:
- 拒絕在高價買進:巴菲特在2000網路泡沫中,因為拒絕買進那些他不了解,而且本益比極高的熱門網路股。結果在瘋漲的時期績效落後。大家都笑他老了不行了。可是他還是堅持不參與瘋狂的泡沫。最後崩盤後大家才發現巴菲特是對的。
- 勇於在低點買進:2008年金融海嘯崩盤時,大家都恐慌地賣出手中的股票,可是巴菲特卻開心地在股市中撿便宜貨。設想一下自己在那種恐慌的氣氛中真的買得下手嗎?還有資金可以買進嗎?
- 能夠抱得住股票:巴菲特在1988年開始買進可口可樂的股票,到現在都還沒賣喔!大家持有最長的股票持有了多久呢?
這三點都很好理解,可是能夠做到的人卻是少之又少。投資很多時候是違反人性的。在市場瘋漲時候,投資人都被樂觀的情緒鼓舞,只想到獲利而忽視風險,所以會付出遠高於價值的價格來購買股票。到了市場狂跌時,大家被悲觀的情緒感染,只擔心損失而看不到機會,就又把股票賣再遠低於其價值的價格。這是在「高買低賣」,完全是做反了。(至於怎麼預防這種情況,請參考:關於反向投資)大家可千萬別認為剛剛談到的這些情況都太扯了,絕對不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是這樣,那為甚麼大部分人,甚至連很多專業投資人都做錯了?這麼明顯又好懂得錯誤,為甚麼投資人會一再的犯呢?
這可能是人性的弱點使然。Howard Marks在《最重要的事》的第十章〈力抗負面的影響〉中有詳細描述會導致投資人失敗的六種心理因素。剛剛談到的貪婪與恐懼就是其中兩種。大家有興趣可以去閱讀看看。巴菲特有句名言:「別人貪婪時我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們貪婪。」這一句話看似簡單,但能夠做到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否則為甚麼他是股神?
自負的代價
希望到這裡,有成功說服大家投資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認為在股市中保持一顆謙卑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俗話說:「當我知道得越多,我就越知道我不知道的更多。」相信大家在學習某樣事物的過程中也有過類似的體會。在股市中也是如此。如果沒有花心思去學習投資,在對於投資的了解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往往會有投資很容易的錯覺。這是因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對於投資有哪些地方不了解。我相信有認真學習投資的人,沒有一個會說投資很簡單。巴菲特的副手Charlie Munger就說過:「投資是很困難的,覺得投資容易的人都很蠢。」
在股市中,自負是一件非常非常危險的事情。如果自負,覺得股市很容易,那自然就不會花大量的心力去增強自己的投資能力。甚至還會像上面說的,自認為股市中沒什麼是自己不知道的,而在投資的過程中太過輕率,不夠謹慎且忽略風險。最可怕的是可能會過度運用槓桿而導致嚴重的後果。
另外要注意的是,就算自己最近得投資報酬率很不錯,也不要太得意,把功勞全都歸究於自己的實力。運氣對於成功的幫助,其實遠比想像中大很多。這點在Nassim Nicholas Taleb的著作《隨機騙局》中有詳細的介紹。我認為在多頭市場中更要注意這個現象。當股市走了很久的多頭市場,爬到了高峰,大部份投資人的績效得很不錯。可是大家是否有把自己的績效拿來跟大盤比呢?有沒有不經意地忽略掉自己賠錢的投資呢?就算自己的績效真的打敗了大盤,那贏過大盤的原因真的是因為實力嗎?還是只是因為碰巧使用了槓桿(融資)?如果是因為槓桿,那必須非常的小心。因為槓桿只會放大投資的結果,不論是好或壞,並不會增添價值。雖然說理稐上槓桿本身並無好壞,不過實際上卻有高額利率可能吃掉你的獲利,還有在低點被強迫賣出的可能,甚至還有破產的風險。所以如果要運用槓桿,一定要非常的小心。
請記住,輕視股市之人,必遭股海吞沒。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在股市中是絕對正確的。
如何應對
我認為會投資當然最好,但是完全不投資也沒關係。最糟糕的情況是不會投資卻來投資。我會建議大家要學習投資是因為,我相信大家在一輩子當中會投資的機率是蠻高的。賺錢難,存錢更難。除非你可以保證一輩子不做任何投資,不然還是趁早學一學投資吧,不然幹嘛來撒錢呢。
如果要學習投資,那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採取最適合的策略。我認為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如果要投資,最好的投資策略是被動投資,也就是投資指數型基金。因為這樣就可以獲得接近大盤的報酬率。決定自己是否有主動投資的資格,就是看自己有沒有能力長期打敗大盤。如果有能力可以長期打敗大盤,那才有資格可以進行主動投資;否則,就應該採取被動投資策略。因為這樣就可以達到大盤報酬率,而且還可以把省下的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不要高估自己的投資能力。回到文章一開始問大家的問題,身邊的人,長期真的在股市中賺錢的多嗎?何況賺錢還不夠,打敗大盤才是重點。事實上,幾乎所有專業的基金經理人都打不贏大盤。你為何認為你可以呢?
結論
- 投資很難,要是這麼容易,為甚麼還有這麼多人失敗?
- 巴菲特的投資方法看似容易,但容易理解跟容易做到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 輕視股市之人,必遭股海吞沒。
- 除非你可以保證一輩子不做任何投資,不然還是趁早學一學投資吧。
- 有能力長期打敗大盤,才有資格主動投資;否則應該被動投資。
對「投資一點也不簡單」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