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股ETF投資心得

最近剛剛賣出最後一筆陸股ETF,這筆投資算是圓滿結束了。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這筆投資的經過與心得。本文並非想要炫耀,只是把經過寫出來讓大家參考,並且也是自己對這筆投資的反思。我也會盡量以最客觀的角度來分析這筆投資。希望大家閱讀愉快!

買進陸股的原因

我一開始會想要投資陸股,是因為大陸國力日益強大,所以我相信股市不太可能會永遠躺在地板上。再加上全世界在這幾年的多頭中幾乎都爬到相對高點。而陸股不論從本益比還是歷史價位來看都算是相對划算的市場。但是我覺得我連台灣的個股分析都還沒有很成熟了,陸股自然更不用說,所以決定投資指數ETF。

投資經過

我第一筆陸股投資是在民國103/05/20,買進的FB上證(代號006205,以下用代號稱呼)。之後也有買進FH滬深(代號006207)。這裡說一下我買進006205跟006207的原因:

  • 最大型的0061還在透過港股去買,手續費很高,我不喜歡
  • 剩下比較大型的就只有006205、006206、006207三檔
  • 006205追蹤上證180指數;006206是上證50指數;006207是滬深300指數
  • 那時候是想說006205跟006206比起來,006205(上證180)比006206(上證50)更分散
  • 另外006207有分散到深證也不錯,每張價格也是最便宜的,方便買進

所以最後是006205跟006207大約各一半。主要都在103/05到103/06之間買進。那時候上證指數在2000點上下。之後還有103/09因為多了一小筆新資金,所以再加碼一筆006205跟006207(這時滬指2300左右)。006205平均成本是18.67元;006207平均成本是13.58元。

之後因為課業開始比較忙,也就都沒有管他。11月之後看了一下,漲了好多。可是我心裡是想說陸股已經躺在地板6年了,現在全球都在創新高,而且本益比還低。所以繼續持有。那時候心裡的預估價位是4000點。

今年104/01/07時,不知道為甚麼006207暴漲幾天,從折價漲到溢價。而006205還是在折價,兩者差距有7%。所以我就決定把所有的006207賣掉,資金都轉進006205。事後看起來是對的,有換比沒換多賺了一些。所以最後是全部持有006205,把006207的成本一起算過來,006205的平均成本是18.27元。

結果到了今年四月,4000就到了。我就在104/04/14賣出一半多,取回成本賣在37.45元。之後又陸續賣出,最後一張在104/06/29賣出,平均賣在37.69元。大部分都是賣在4000多的時候,雖然沒有賣在5000,但因為成本較低,所以已經很滿意了。

反思

這筆投資讓我了解到Howard Marks所說的:「Well bought is half sold.」也就是說因為我的持有成本算低,所以陸股這波漲幅中幾次調整(3400跌回3000、4500跌回4000、跟這波5178跌回3字頭)中我其實都蠻淡定的,心情可以說完全沒有被影響。所以我學到的經驗是盡量不要追高。如果我是在3000點的時候才買進,雖然也有機會以5000點的價位賣出,但是我能否安然度過3400跌回3000跟4500跌回4000,我真的一點把握都沒有。就算能度過,我相信也會很煎熬。因此我幾乎不會追高,如果因為沒有追高而錯失了賺錢的機會,我也蠻能夠接受的。

再來,我認為客觀的評斷自己的實力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我清楚地了解到,我這筆投資的成果,大部分都應該歸究於運氣。我並沒有多厲害,只是跟幸運的跟上了這波瘋牛。當初2000點的時候,我蠻有把握他總有一天會上4000點,但是不知道甚麼時候才會,所以本來已經做好了長期做戰的心理準備。結果4000來的這麼快,完全是個意外的驚喜。

不能欺騙自己,把這次的好運當作是實力。絕對不要因為這次的經驗就覺得投資很容易。以後如果有類似的投資機會,還是要做好持有更長時間的準備,不能預期以後都要這麼快就能實現獲利。畢竟就算我看對了,我也不知道市場甚麼時候才會認同我的看法。就像Howard Marks說:「市場被低估,不代表明天就會上漲。」至於實力,或許勇於低檔買進,跟沒有漲5%、10%就賣出,這部分可能可以歸咎於實力。

我也問過自己,如果我買在五六年前的2000點,我是否能抱到現在,賺到這波漲幅呢?我真的不知道。目前我沒有把握自己做得到。而且就算做到了,也是六年才翻倍,年化報成率遠遠比一年就翻倍低很多。換個角度想,如果他在我買進後繼續盤整甚至下跌數年後才開始漲。對我來說是好是壞呢?如果我利用這段時間,低檔加碼更多,說不定之後漲起來也能賺更多。不過也有可能是我失去耐性而在低檔賣出。這就只能等待下次有機會才能驗證自己到底會怎麼做。

至於如果陸股之後反彈繼續漲到5000、6000甚至更高,我會不會很嘔?我想我不會。其實我看得很開。因為5178是不是高點、陸股會繼續崩盤還是反彈過前高,這些我真的一點都不知道。但是我相信2000漲一倍到4000,絕對比4000漲一倍到8000容易。如果之後繼續漲,我也不會覺得少賺了一筆很可惜。因為這是我沒有把握的東西。

我認為如果沒有一定的把握,就算最後賺錢了,那不是靠實力,而是賭贏的。反而可能讓自己信心膨脹,越玩越高風險,最後可能會受重傷。所以,沒有把握的投資千萬別碰。因為除了可能賠錢之外,就算賺錢了,說不定也不是好事。賭博會賭到傾家蕩產的,通常不是從頭輸到尾的,而是一開始嘗到甜頭,覺得這遊戲很簡單我一定能夠賺大錢的。這時候我又想到Charlie Munger說的話:「投資是很困難的,覺得投資容易的人都很蠢。」這是我最喜歡的話之一,也常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

結論

  • 不要追高
  • 客觀的評斷自己的實力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
  • 不要欺騙自己,把運氣當作是實力
  • 沒有把握的投資就算最後賺錢了,也不是靠實力賺的,而是賭贏的

對「陸股ETF投資心得」的一則回應

  1. Aslan 說道:

    通過大盤指數的市盈率(本益比)去評價安全邊際是一種不錯的價值投資做法,我覺得還可以結合一定的市場心理分析進行優化。比若說,先分析A股市場的組成。
    首先,從有效市場理論出發,A股市場是一個介於“弱有效市場——無效市場”之間的市場類型,這是其參與者中帶有眾多的沒有太多投資經驗投資知識的散戶所決定的。而這一點在美股市場就不一樣,美股市場已經沒有太多個人投資者,而是以專業投資組成的機構為主,因此情緒帶來的波動要比A股顯著的小很多,因此大多數基金經理使用的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使得公司價值一般都能比較好的得到體現。也因此使得個人投資者很難通過積極形的投資策略跑贏大盤取得超額收益(更好的α)。
    因此在A股投資,必須把握這種特點——在市場處於成交量極度下降時定投,可以增加α,而在成交量(月線上有體現這種長週期波動)開始放大時參與,可以減少等待的時間。最終在成交量極度放大時,並且指數開始橫盤震蕩時退出。我個人覺得是以一種根據市場特點進行的改進。
    其次,由於A股市場的開設的主要初衷是為了替國有企業融資解困,因此其主要功能體現在重融資,輕分紅,甚至不分紅。因此在A股市場的投資(投機)收益,主要取決於資本利得,而不是分紅,甚至主要的收益就是來源於散戶的非理性的情緒波動帶來的瘋牛。通過投資ETF來使得風險得到分散的做法,我覺得很不錯。不過我覺得可以購買紅利ETF,這樣還可以順便獲得紅利收益。
    最後,您的文章寫的不錯,期待新的作品!
    來自一個同樣喜歡投資的醫生。

    • 謝謝你的建議!我覺得很棒,尤其是關於效率市場的方面與我的另一篇文章關於效率市場假說 (2015/07/13)有很多不謀而合之處。不過跟我比起來有一點「由上而下」(top-down)的味道。我個人的投資方式比較偏向於「由下而上」(bottom-up)。會斯思考有沒有可能納入我的投資方式!

    • 嗨,你好。感謝你的留言!
      我沒有辦法告訴你現在能不能買006205。因為每個人的投資風格和風險承受度都不同。
      我只能告訴你我現在沒有買,並且只有上證指數跌到2500甚至更低,我才會考慮!
      有問題歡迎繼續討論!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