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每個投資人都應該要有一套投資流程(或者說SOP)。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投資很注重紀律。投資股票不應該是隨興所欲想買就買,想賣就賣。也不是聽到別人說哪個好就買哪個。相反的,在買進任何一檔股票之前,一定要有很明確地買進理由。賣出當然也一樣。換句話說,我們必須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所以,制定投資流程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了一套投資流程後,我們就可以根據設定好的流程來進行有紀律的投資。
我的投資流程
所謂制定投資流程,就是把自己所學的投資知識系統化。有了投資流程後,就可以比較清楚自己應該要做甚麼,才不會手忙腳亂。這裡簡單分享我的投資流程。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資金多寡、持有時間、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及預期報酬率等條件都不同,所以我的投資流程並不一定適合別人。更何況我自己也還在不斷學習與修正。所以這裡只是讓大家參考看看,希望有幫助。
我的投資流程大致上可分為以下的四個主要步驟:
- 事前準備
- 選股
- 等待便宜價
- 耐心持有
事前準備
大家必須了解到,投資是一門很難的學問,股市也是個很兇險的地方,千萬不能大意。在踏入股市前必須做好非常充足的準備,才能降低吃虧的機率。賺錢很難,存錢更難,千萬不要拿辛苦存下的血汗錢來白白浪費。
在投資前我們必須要做的功課,大致上可分為投資的知識和觀念。知識的部分就包含了數學、基本分析、會計等等。我認為數學是很基本也很重要的一門學科。投資本身就是與數字打交道的一門領域,又怎麼少的了數學呢?有些專家會說投資只需要會加減乘除就夠了。我認為加減乘除當然足以應付很多狀況,但是投資人如果還能夠運用代數、指數(次方)、對數(log)還有簡單的統計概念(平均、中位數、標準差等等)會更好。
第二個需要掌握的知識是基本分析。股票的分析方法可以大略分成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兩種。基本分析是根據公司的財務狀況來分析股票,簡單的說就是看財報。而技術分析則是從財務狀況以外的資訊(例如看趨勢線、成交量等等)來分析股票。因為個人的偏見,我完全不把技術分析當一回事,所以這裡不討論。關於基本分析,我們需要的是了解各種財務比率的意義,以及閱讀財報的能力。這些都需要一些會計學的知識。如果可以了解一些基礎的會計學的原理,相信基本分析功力一定會大進。
接著是投資的觀念。我把觀念跟知識分開來講,是因為我認為觀念是一些主觀、比較沒有標準答案的東西,也可以說是信念。像我就相信基本分析、市場有時會無效率、均值回歸(mean reversion)、隨機漫步(random walk)、長期投資等等。這些都是需要經過自己的閱讀及經驗才能夠建立起來的。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要有閒錢。閒錢就是賠光了也不會影響到生活的錢。如果沒有閒錢,請先學會開源節流,努力存錢,並在這段努力加強自己的投資能力,等到有閒錢了來股市。投資總是有風險,如果因為投資失利而影響到生活,那就得不償失了。
更多這方面的討論請參閱我的另一篇文章:投資前要做的準備。
選股
所謂選股,就是從市場上這麼多檔股票中選出一部份我們喜歡、且有能力了解的好公司。在這個階段,選股的意義在於找出好公司,然後放進觀察名單。所以這時候的重點並不在考慮股價是否便宜。判斷股價是下個階段的工作。
選股的第一步是先了解公司是在做甚麼生意的,然後判斷自己有沒有能力了解。我們最好只投資自己能夠了解的公司。像我就搞不懂電子股、營建股等等,所以這些都不碰。再來,可以先簡單看看這家公司簡單的財務比率。我個人最著中的比率是EPS及ROA(可參考:本益比、ROE及ROA的意義)。如果近年來都沒有虧損,且ROA也不錯。我就會直接去公開資訊觀測站看公司的完整財報。首先把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都看過一遍。然後再閱讀財報的附註,看看各會計科目有沒有疑慮。財報分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這裡的篇幅不足以讓我一一闡述。而且我在這方面也還有很多要學習的。
最後還要思考這個公司的產業的前景。我認為公司的前景的預期只要不是衰退,不管是成長或持平都可以。舉例來說,中華電信這種成熟產業就沒有甚麼成長性,但是他每年的獲利都很穩定,這樣也很好。另外,我個人並不會很熱衷於所謂的成長股。我同意Howard Marks的想法:價值勝過成長。因為成長就是未來的價值。而未來充滿變數,要預期公司是在未來是否會繼續成長,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點我並沒有把握。所以對我來說,今天的已經存在的價值,比未來可能會實現的成長好。
這裡要注意,觀察名單不要太多檔。人的時間有限,名單內有太多檔的話,每檔能夠分配到的研究時間就很短了。我建議20到30檔以內就好了。我們一開始可以先找出很多符合我們篩選條件的股票。所以必須再慢慢刪除一些我們並不是很了解,或是有一些疑慮的公司。最後只留下我們能夠掌握的數量。之後如果想要納入新的股票,就必須在之前的名單刪掉一檔,才不會越來越多。
下集:我的投資流程(下)